美国陶式反坦克导弹
有线相比于无线,确实显得很低端,就如同手机相比于座机。于是在随后的反坦克导弹发展史上,各国都竞相研发无线导弹,有没有线甚至一度成了三代反坦克导弹的评判标准之一。最成功的就是美国的“标枪”反坦克导弹,它采用红外成像制导,真正实现了“发射后不管”。
美国标枪反坦克导弹
没有了“尾巴”的反坦克导弹真的很好吗?事实并非如此,科研人员很快发现没有导线的反坦克导弹,更加容易受到环境的干扰。就拿红外成像制导的反坦克导弹来说,真实战场环境中,地面会出现诸多热源,这会对导弹的目标判断形成干扰,另外敌方也可通过释放诱饵来干扰,一旦干扰奏效,导弹的作战效能便大大降低。相比于地面复杂的环境,空中目标的背景这“干净”得多,这就是为什么防空导弹都是采用无线制导方式的原因。
为了对抗干扰,科研人员一方面在提高导弹传感器抗干扰能力的同时,又把目标放回到以前的有线制导上,因为这种方式基本不存在干扰的说法,整个指令传输都导线这个闭环上。当然随着科技的进步,技术不可能还在原地踏步,这就诞生了光纤制导,原来的导线被替换成了光纤。
我们都知道光纤具有远距离高速传输数据的特点,比如我们用的宽带都是光纤的。正是利用这样的特点,这类光纤制导的反坦克导弹具有更远的射程,可实现“先发射,后瞄准”。导弹发射后可以把自己探测头观测到的信息,实时传输回到后方的控制设备,供射手选择目标,这样就彻底解决了传统线控导弹必须依靠射手在前方目视射击,生存风险大的问题。设想一下,射手可以躲在山后面远超坦克射程开外的地方攻击坦克,而坦克确根本不知道敌人在哪,是不是很轻松写意。采用了这种光纤制导方式的导弹有德国“独眼巨人”、以色列“长钉”,当然还有我们中国的“红箭”-10。由此可见我们的“红箭”-10其实是很先进的导弹。
导弹远程攻击
再回答几个有趣的小问题
问:是不是导弹打多远,导线就有多长,这么长的线不重吗?不会被扯断吗?
答:当然是导弹飞多远,导线就有多长,事实一般比导弹的最大射程还要长,要有一定的余量。这种导线都是特制的很细很轻,就算有几甚至数十公里长不会很重,由于采用特殊的放线结构可以保证线被快速放出,另外线本身的抗拉力很强,所以不会容易被拉断。当然万事也不是绝对的,偶尔被拉断也是有。
问:导线会不会暴露位置,敌人会不会沿着导线找过来?
答:当然是不会啦,导弹在空中飞行又不是走直线的,会拐弯跟踪目标的嘛,所以导线并不能指示准确方位,除非敌人采取“顺藤摸瓜”的方式,敌人真要翻山越岭找过来,我们早就已经转移,一般打完就撤嘛,谁还傻傻的等在原地。
文:迷彩说 有态度的军事文化传播者,如果觉得文章还不错,麻烦动动小手指,分享点赞关注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